徐彬《金匱要略論注》:"桂枝湯,外證得之,解肌和營衛;內證得之,化气調陰陽。"
柯琴《傷寒來蘇集》:"此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陰和陽、調和營衛、解肌發汗之總方。"
今天 鄧老說了一段蠻精彩的桂枝湯
從徐彬的外證、內證用法 到陰陽 到仲景群方之冠的意義 給我重整了觀念..
桂枝湯在《傷寒雜病論》中並非專為外證解肌發汗立法遣方 內證亦用
在解肌和營衛的功效中 五味藥中的重點 放在桂枝&芍藥 1:1的用量
和營衛 也就是調陰陽 以期達到"陰平陽秘"..
而內證以小建中湯為代表 小建中湯以桂枝湯為底 加重芍藥的劑量 又加了飴糖
以痛為表現的中虛證 芍藥的量增加是為了止痙止痛的效果 又加了飴糖
然而總體來說 調陰陽中 桂枝、芍藥仍應用為1:1
傷寒論中用桂枝的方劑高達74首 而以桂枝湯為底加減變化的方劑共29首
仲景制方之妙及桂枝湯之角色定位 可見一斑..
桂枝為陽藥,芍藥為陰藥,其意在於一散一收,陰陽相得、剛柔並濟。
而桂枝湯為仲景群方之冠的意義引伸可解為
陰陽相得、剛柔並濟的組方模式是其他仲景方劑的理論"原型"
例如:桂枝茯苓丸 桂芍一陰一陽 茯苓丹皮一氣一血 仍是以陰陽相得為基礎
桂芍知母湯 桂附溫陽通陽散寒止痛 芍藥、知母清熱養陰 仍是陰陽平衡
甚至概括來說 傷寒方一定有其陰藥搭配陽藥 沒有一個方是純陰或純陽..
陰陽本是互根互用 相生相制 故陰陽平衡才是人身健康的基本..
當然回到柯琴的《傷寒來蘇集》裡 依舊是用藥物功效(?)去解方
而鄧老的解讀此語的格局 就大得多了...
(或許我的功力不夠 反反覆覆還看不真切吧 :P)
進而衍伸 傷寒論的方劑不能只用藥物的功效去解方 要用藥組去理其脈絡
例如 柴胡+黃芩 桂枝+芍藥 乾薑+細辛+五味子 桂枝+茯苓
分析傷寒金匱方 發現常用的藥組出現會有共同的"線索"
所以表示仲景制方 不見得是我們今日所知或者該說強加於其上的方意....
這又讓我想到李心機老師說的 要讓仲景為自己的傷寒論做註解
這兩位耆老 似乎意思有相通吧....
至於今天還有提到柴胡劑量的部份 之前我已經有簡單地整理過了 就不再重複 :P
我覺得我從鄧老獲得最重要的一個觀念就是 讀方劑要讀古書讀史
一本書要放在其成書背景來讀 才能見其真實的定位與組方之妙
例如鄧老對於唐朝方書例如《千金》《外台》的看法就與裘沛然不太相同
裘沛然強調的是《千金方》內"大方"的價值 認為其"雜亂有章"
(其實之前王慶其所說的內容 我建議去看《裘沛然臨床經驗集》 寫的比聽的真切)
而鄧老著重的在於《千金方》對於蒐集唐代以前眾多方劑的定位上 新意不多
不過陳主任對於《千金方》的理解 又不同於二位 反倒又提出潘華信等人的觀點..
中醫之妙 還真是鑽研不盡啊~
- Sep 30 Sat 2006 01:18
桂枝湯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