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請假去大學聽了一場演講
講者是 2001年的 Nobel Prize in Medicine 的得主 Leland Hartwell
他大致介紹了自己做的研究&一些想法..
有鑑於我的英文翻譯程度還有點爛 所以就網路上找的資料跟大家分享吧!
Leland Hartwell研究細胞週期的機制,他以酵母菌Saccharymyces
cerevisiae作為研究對象,利用基因突變的技術試圖找出控制細胞週期的關
鍵因子,結果篩選出超過一百個調節細胞週期的基因,將它們命名為cdc
(cell division cycle)基因,其中特別重要的是cdc28基因("start"基因),
他發現當此基因突變時細胞週期會停止在G1晚期的"START"關卡,一旦細胞通
過"START"關卡便開始進行DNA的複製,因此cdc28蛋白質是一個控制細胞由G1
期進入S期的重要因子。
此後Hartwell利用高能量輻射線照射酵母菌細胞來研究細胞受到破
壞時的反應,因此提出細胞有檢查點(check point)的構想,所謂檢查點是
指具有調節功能的蛋白質會在此時期讓細胞週期呈現暫停狀態,讓細胞檢
查DNA是否受到破壞或有任何的缺陷,並且在進入下一個時期之前進行修補
(repair)的工作,此種構想為目前研究癌細胞分裂增殖為何失去控制提出了
一個重要的基本觀念,認為癌症的發生可能與檢查點的調控機制出現問題有關。
整場演講我最動容的 不是演講的內容
反倒是Prof. Hartwell看起來輕鬆不給壓力略帶幽默的形象
侃侃而談他對於生涯不斷轉換跑道的心情轉折 以及不諱言對"商業合作"的看法
一個Rolemodel的典範又再次展現在我眼前 :)
從Clinical轉到Research 再從一個genomics轉到Protein field
Prof. Hartwell是個為了找到答案不惜重新開始的人 我覺得..
不是說他勤於轉換跑道 而是他願意flexible地調整自己的位置
這又是另一種值得我們學習的韌性了 我想 :)
當然今天被challenge最大的問題就在於 Biomarker VS Image 對於診斷的效度比較
因為臨床上 我們的確是看到很多Biomarker表現出high level
但無論是Clinical symptoms 或者Image survey 都是 no definite finding
這樣的情況下 究竟biomarker的診斷價值還存不存在?
是說 妙的是 沒有人可以給個滿意的答案 或者這真的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吧?
- Nov 09 Thu 2006 22:47
2001 Nobel Prize in Medicine -- Professor Leland Hartwell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