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有一股莫名的衝動,想要寫下這幾年的心情點滴。
我一向是很健忘,但札記中的心情點滴,卻是很真實地提醒我當初的心情。
所以,好幾幕景象老是懸繞在心中,揮不去。
也許,從現在起,就試著寫一寫吧。
寫得完寫不完是一回事,寫下來,老套地要說『紀念當時的青澀歲月』。
而故事也沒有真正結束,所以也不會寫得太快,怕寫好的結局太過夢幻,寫壞的結局一語成懺。
********************************************************
目前分類:文字域 (15)
- Oct 14 Sat 2006 21:40
[草稿]目前無題
- Jul 06 Thu 2006 08:58
美好生活的渴望
- Jan 15 Sun 2006 13:48
漸漸被抹平的世界~
最近的大腦記憶體不太夠用 所以目前進度緩慢中。。。
從以前一直在注意很多獨立製片、獨立媒體、獨立出版、個人工作室等等的小資創作
不否認我的親朋好友 好幾個人是走這條路 所以我比較熟悉這樣的工作型態
所以當文章中鋪述越來越多被抹平的世界的觀點
我想到的不是企業工作外包 而是書中所敘述的獨立媒體、Blogger等等..
當世界被十輛推土機推平之後 打破的不只是國界、壁壘
重要的是 個人更容易被看見 藉由網路 藉由無形的傳播力量
於是 個人不再需要依賴大筆的人事成本、廣告資金、企業形象
但 究竟這樣的現象會不會被泡沫化?
- Dec 13 Tue 2005 12:52
信任,是必須冒風險的..
昨天在看『仁慈的吸引力』裡面關於『信任』這個章節
信任 是需要冒風險的 因為你不知道你的信任丟出去之後會不會被背叛
但 不信任 這個世界只會更糟糕 我想
信任 但保持警覺 好像比較好一點 I see
舉個例來說 我常常在玩網拍 無論是買或賣東西
我都戲稱這就是『信任遊戲』網路版
買賣之間 是靠著信任來維繫 大部分都還可以得到好的買賣結果
但中間可能偶爾有誤解 可能偶爾有欺騙或被欺騙 但畢竟是少數
這樣的交易平台 的確是不如店面交易 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來得穩當
- May 09 Mon 2005 15:19
李欣倫
這是最近的新歡 卻也半舊不新了
目前擁有【藥罐子】跟【有病】兩本散文集
可以在『聯合文學』的網站的『先睹為快』區找到幾篇節錄文..
http://unitas.udngroup.com.tw/frameset.htm
第一次注意她是【藥罐子】
- Apr 12 Tue 2005 12:19
剪髮
『以前看到女性剪掉長頭髮時,想到的是:她是不是失戀了?
現在女性剪頭髮,則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存在與信心。
剪了頭髮之後,身上好像就多出了一道光芒。
就像加諸在心中的無形「重量」,一旦把頭髮剪掉了,
「重量」所帶來的壓力也會在瞬間消失,人當然就明亮起來,
散發出光芒了。』──齋藤薰
- Apr 12 Tue 2005 12:11
甦
- Apr 12 Tue 2005 12:09
悠悠
為什麼下這個標題 只是一個偶得的詞 找不到意義 或許亦潛藏著意義
一場來去悠悠的夢 一段悠悠走過的歲月 也許 一個悠然飄忽的我.......
當一場夢逝去 就會有另一場夢接續開始 但是消失與開始之間的聯繫竟如此薄弱?
當一段歲月走入回憶 另一段屬於未來的歲月也會接替 那現在是屬於哪一段時間?
當有人走了 就會有人來替補數目上的空缺 但是心靈上的落失又該怎樣填滿?
大學生活中 從單純變得世故 從理想變得實際 從茫然變得宿命
要說精進還是退化? 甚或是某一種形式的社會適應?
有人說 長大會變笨 所以他拒絕長大 可惜我已經喪失選擇權 連後悔都失去權利
- Apr 11 Mon 2005 19:04
月夜
理應一夥人吃吃喝喝笑笑鬧鬧的月夜,我依舊呆在屬於自己的角落裡,看著泛橘光的月。
這樣的月有一種蠱惑人的魔力,讓人移不開眼睛,僅能專心致意地盯著那詭魅的光。
一直都是這樣,在該熱鬧的時候,不刻意去加入任一個團體的嬉鬧,靜靜地守著自己,守著平淡,守著冷漠。也許只有這種時刻,我才能夠保有自己的完整。
而我,需要這種零碎中拼湊出的自我。
總覺得自己是在分裂中,像實驗的大腸菌,不一會就變成無限的思緒亂飛。你說,我很難懂。是的,連我都不懂我自己,更何況是你呢?
- Apr 11 Mon 2005 19:03
他和她
他和她
(一) 耶誕夜
■她
從人群笑語中逃回屬於自己的角落。我用「逃」這個字,因為真的是倉皇逃難似的奔回來。大力關上門,喘息聲暫時主宰著大腦,將背貼著冰涼的門板,把時間關在門外。伸手按開了大燈,甩掉腳上那雙困住我一整天的白短靴,白背包拋得老遠,擡頭盯著一室空蕩蕩。
- Apr 11 Mon 2005 19:02
蛻
蛻 海遙
剪落一髮溫柔堅持
只為 聆一曲無雜質的春光
南風輕訴著緋寒櫻一樹胭紅
雲絮映照著杜鵑夾道紛然
暖陽滑過耳際
灑一身笑顏歡語
- Apr 11 Mon 2005 18:59
覺
一直不喜歡看悲傷的故事,聽悲傷的歌,尤其是關於死亡的故事,死亡的歌。我會掉淚,我會難過,更甚者,我會陷入無可自拔的悲傷……。
很多人喜歡問我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你想要念醫學?』我的答案到目前都是:『我不知道。』念醫有什麼好處?有什麼缺點?其實我現在都還不知道。也許在數年後,當我穿上雪白的醫師服,在病床間逡循,從聽診器判斷病情,有完全的責任為病人盡心盡力的時候,我才能告訴你答案。
但是,更有可能的是,我依舊會給你這個一樣的答案----我不知道。
曾經近乎瘋狂地在日記裡留下這樣的句子:『念醫需要的不是智慧,是覺悟!覺悟自己不能像一個普普通通的大學生,覺悟自己要付出的時間和精力必很多很多,覺悟自己以後會待在一個生老病死歷歷在側的環境,覺悟自己一定不能完完全全擺脫轉陀螺似的生活……。當醫生,一項聽起來很神聖的職業。但更神聖的是,當醫生的病人----為醫學進步而奉獻。』不知道這樣的字句訴說著什麼樣的心情,只是一個身為醫學生的我不喜歡悲傷,但我已命定面對悲傷多於喜樂,比我能想像的多上更多。
醫學是一條悲傷的艱難的路,即使是剛起步的我,依舊背負著莫大沈重的責任。我些微的一小步都可能在未來某一個時間點決定一條甚或多條生命的去留。這樣想,這一項比沈重還沈重的負荷,我竟已許諾攬上身?
有時候,很容易就陷入一種恐慌:「主宰人的生命不應該是上帝的權力嗎?渺小的我竟然可以參與這項神聖的過程,甚至做了決定性的選擇。我何德何能?」這種恐懼,對我而言,源自於對生命的崇敬,我並不想污衊了生命,輕忽了生命,只因我也是一個有思想的生命體。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而言,都是平等的。那為什麼我的一個小決定可以擁有操縱同伴生命的效力?多年的訓練,多年的教育,真的就可以擁有如此神聖的權力嗎?我不以為。
面對同樣的情境,日子久了,人都會麻木,這是情感上的彈性疲乏。對一個醫師來說--日日環繞著生老病死的課題,時時浸淫在痛苦難過的心情--以後也終究必須對生老病死麻木?這樣想其實是很可悲的。志業是醫師,所以必須面對很多生命的萌芽和殞落:面對手裡新生的活力,我們歡喜﹔面對手裡消失的落寞,我們悲戚。日復一日,醫師們能有多少的笑和淚?這樣的感覺,可預期地,會因制式化而變得遲鈍,甚至麻痺,終至無跡無痕。
這些細細碎碎的問號,有時是被刻意忽略的,一如照片的刷淡處理……。社會往往賦予醫師們太崇高的形象,以至於身為醫學從業人員的我們也被動地催眠自己,相信醫師的崇高偉大。但是,當我們脫下醫師服,拿下聽診器,放下病歷表,我們仍然是崇高的靈魂?
曾經看過這麼一段怵目驚心的文字:『……..雖然接受了那麼久的醫學教育,可是當一旦必須面對承受HIV 病毒感染的威脅時,什麼醫學倫理、希波克拉提斯誓詞,一概與AIDS抵觸無效。……..』醫師還是人,有人性的人,只是被迫擁有多一點操縱生死的能力。(還是不能完全操縱,不然世界上就沒有死亡了。)長期的社會認同之下,醫師們被哄得飄飄然,以至於漸漸地少了自覺性,少了思想,少了文化,更諷刺地,少了一些『人』的感情……。
- Oct 03 Sun 2004 16:50
以建築為名。阮慶岳
迷迷糊糊輾轉了一晚,醒來天色猶未明亮,濃濃厚厚的秋天氣息,令人精神醒不過來。
一杯咖啡下肚也喚不醒大腦,於是祭出龐大建築群及建築觀來醒眠。
果然精神為之一振。
- May 14 Fri 2004 17:56
柯裕棻《青春無法歸類》
孤僻 內省 反思 冷靜 辛辣 冷酷 把自己抽離在自己之外
蠻像我會做的事情 寫文章是自己跟自己不雕琢的對話
站得遠遠的 看自己 看世情
忘了是誰跟我說 我寫的東西 一向都看不到結局
我也不是故意要營造沒有結局的文字 只是 結局本來就是屬於無限可能?